在“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之际,晋江实体经济全线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在优化人才结构的同时,也在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行业、技术、人才生态。补短板、强弱项,晋江全方位提升城市“软环境”。13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采访团走进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晋江国际人才港、全国食品企业龙头盼盼食品集团、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实地见证晋江经验提出二十年来,这座城市锐意进取、步步拼搏打造的繁荣新面貌。
以产促城 以城留人
走进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优雅气派的图书馆。这座拥有一千多个自习座位、三十多个专用研讨室、580多万册电子图书的图书馆是福州大学晋江校区的标志性建筑。该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特色小镇——晋江市金井镇,是福州大学七个校区里面最美的校区,学校依海而建,被学生们称为“拥有大海的大学”。
福州大学晋江校区。杜立文 摄
据介绍,2015年11月,晋江市与福州大学签约设立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园区总占地面积1380亩,“两院两园”的创新布局与晋江实体产业需求完美搭配。园区的建立,使得晋江的产业集群优势与福州大学在微电子研究、海洋工程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强强联合,既是办学实体的延伸,更是科教、产教融合的试验田。此外,科教园还与七匹狼、蓝光节能科技、卓睿科技等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与恒安、劲霸、华宇、晋江气电、晋江机场等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逐步探索政学企协同的创新模式。
高水平大学培育高素质人才,强势产业留住强劲人才。有了人才,晋江的企业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持续腾飞。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是晋江市“产城人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晋江市贯彻落实“人才港湾计划”,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不断完善“引育用留储”全链条人才生态,打造“引得来、留得住、受尊重、有实惠”的人才港湾,全市逐渐形成“大人才”工作氛围。
晋江国际人才港,提供给创业者的免费工位。杜立文 摄
引领行业标准 成就规范化“新鞋都”
晋江人从制鞋起家。一双鞋,见证了爱拼敢赢的晋江人的致富之路,从家庭式小作坊、代工厂模式,到如今的安踏、匹克、特步等国产运动品牌标杆,晋江鞋业一步一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2013年,晋江市委市政府引进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依托这个集科技研发、标准检测、应用推广、行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组建起了福建省首个国家级试点联盟“制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依托联盟资源搭建了制鞋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鞋创云”,打造全新的制鞋产业创新链和生态圈。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色谱仪器室。杜立文 摄
“我院先后组建了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鞋底专业工作组和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动鞋标准工作组,抢占标准化工作的制高点,提高晋江市制鞋企业的标准化水平、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皮革和制鞋公关也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院长、党支部书记王文琪说。他表示,制作符合中国人脚型的鞋子、形成中国人自己的鞋行业标准、掌握中国人自己的脚型数据成为今天的晋江鞋业奋斗的新动力。
盼盼食品集团:中国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在采访团的最后一站,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与记者交流盼盼的发展与晋江经验的深度融合。“沿着晋江经验,这些年,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直接地、全面地、健康地成长起来。我认为晋江经验的核心是一种诚信的经验,是一种认真做人的经验,一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感的经验,还有爱拼才会赢,输赢笑笑的处事态度。做企业要时刻关注消费者所思所想所好,创造更好的产品,才能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1996年,从福建晋江一个乡镇企业起家的盼盼食品集团,在蔡金垵的布局经营下,如今已在全国13个省自建起17个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
26年,盼盼在食品行业打下了一座江山。17个地方分公司的设立,是盼盼实行“区域自供”策略,在食品市场上“攻城略地”的法宝,也是盼盼回馈当地农业,帮助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增收的善举。如2005年响应福建省山海协作的号召在福建龙岩筹建的长汀盼盼公司,近20年间为当地提供了将近2000个就业岗位,先后为长汀的建设捐款3000余万元,切实帮助当地贫困村实现了脱贫致富。
盼盼全自动饮料生产线。杜立文 摄
多年来,盼盼坚持创新,每年开发产品超过300种,智能化的生产线代表了行业的顶尖水平。2015年起,盼盼开始探索“数智转型”的路径,以五里工厂为数字化主基地进行5G智能化改造,以5G网络赋能、数据价值赋能,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生产工艺标准化、食品安全可追溯、智能装备管理、物控及科学排单、排产等能力,目前单个智能车间仅设备投入超1200万元,晋江工厂智能化改造完成了80%。
多年来,盼盼始终秉持着“食品是做给自己亲人吃的,饮料是做给自己亲人喝的”,将晋江经验的精神化用于食品领域,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标杆。(杜立文)